PGN中文名稱是保本型債券,屬於結構型商品的一種,最近的股票市場相較之前的盛況已經冷卻不少,可能有些中實戶已經被營業員或是銀行行員推銷了一些結構型商品,但推銷你的人真的懂這些東西嗎?我非常懷疑。
再看看其他券商或銀行對於結構型商品的介紹,並不能真正解決投資人疑問,因此我打算這系列從PGN開始,講解一些台灣常見的結構型商品、運作原理、為什麼要買以及風險在哪裡,不讓讀者被不專業又沒證照的業務員給唬弄。
運作原理
PGN可以拆解成買進零息債券及買進標的選擇權的概念,在PGN的商品名稱上大多數可以看到他所連結的標的是什麼,有指數、ETF、基金、利率甚至是股票等等。
由於零息債券大多有折價(沒學過財務的朋友可以查查「現值」的概念),就等於是把剩下的錢拿去買進選擇權,並約定到期時除了拿回本金,還可以拿到連結標的上漲的收益。
要注意的是,結構型商品會有保本率與參與率兩個重要參數;保本率是指商品到期時本金保障的比率,參與率則是指連結標收益的分配比重,以PGN來說,保本率通常是100%(這樣才能叫保本型商品),參與率可能是50%~60%不等,這就表示如果到期時連結標的的收益是100元,那投資人只會分到50~60元,保本率與參與率通常呈反向關係,想要有高保本率,參與率就會比較低。
PGN保本的原理就是運用零息債券到期時價格會回到面額,也就是PGN的發行價格,又因為是買進選擇權的關係,因此選擇權的價值最低只會歸零,PGN就是運用這樣的特性達到保本並與標的連結的目的。
結構型商品通常不收取手續費與管理費(不提前解約的情況下),發行的人賺的就是零息債券的折價和投資人少掉的參與率,以前面的例子來說,原本1000元的零息債券在發行時的市價是980元,到期時雖然會約好還給投資人1000元(100%保本率的情形下),但只要連結標的沒有賠錢,剩下的那20元就是發行人拿走;連結標的方面,假如你買的PGN來操作有100元收益,分給投資人50~60元,那剩下的40~50元則是發行人收走。
因此PGN所連結的標的通常都是波動不大的,例如主要股價指數或利率等等,而且PGN承作的時間也不會太長,可能是30天~1年不等,都是發行人為了控制風險而設計的,因為如果標的賠錢了,發行人還是要還給投資人約定好的本金,那對於發行人來說就需要貼上自己的錢還給投資人。
為什麼要買
在台灣,結構型商品的交易是分離課稅,稅率是所得的10%,不會再跟綜合所得合併計算,而且結構型商品的所得會被視為「其他所得」,不會像利息那樣再被課徵健保補充保費(二代健保),對高資產族群來說非常有利。
有人可能會問說,既然我們都知道PGN的組成了,那我們自己買零息債券跟選擇權不就好了,為什麼還要讓銀行或券商多抽一手?
其實沒有不行,只是債券跟選擇權對於自然人投資人來說進入門檻比較高,債券的面額大且流動性較低,選擇權需要開設期貨帳戶又是相當複雜的商品,且債券跟選擇權的交易各自都有證券交易稅和期貨交易稅需要負擔。
結構型商品雖然在機制上是有價證券跟衍生商品的組合,但投資人其實並沒有擁有這些有價證券跟衍生商品,本質上只是投資人與發行人的契約約定,自然就省去交易等等稅負,可能又有人會問,如果只是契約約定,那前面講的機制不是都講假的嗎?那倒也不是,前段講的機制雖然不會實際發生,但由於發行人需要對賣出的結構型商品做出對應的避險,因此還是需要有前面講的機制模型,才能了解風險在哪裡,並決定該如何進行避險。
綜合以上,對於高資產族群來說,如果自己不會把大部分資金積極投入風險資產操作,而是喜歡定存或是存股領股息的話,PGN可說是理想的代替品。
風險在哪裡
PGN雖然號稱保本,但畢竟還是屬於結構型商品,就千萬要記得:不可以把它拿去跟定存做比較,如前段所提到的,結構型商品是投資人與發行人的契約約定,投資人並不實際擁有有價證券,因此必須先判斷這份契約會不會被履行,也就是需要先評估發行人的信譽,這個性質就與存款有很大的差異,也因此絕對不可以把PGN去跟定存做比較,如果有聽到業務員拿存款利率跟PGN比較的話是可以檢舉到金管會的。
PGN的風險相對其他結構型商品來說少很多,會買PGN的投資人圖的也就是保本外加高一點的報酬率,只是PGN承做的時間都不長,往好處想是彈性很高,壞處則是想要保本的資金本來就期望能放長久一點,但PGN沒辦法滿足這點,只能透過不斷承做PGN來達到,也要注意雖然時間間隔不長,但每次重新承做PGN時還是需要考慮當前的經濟環境及發行人的風險,這也是稍微麻煩的地方。
之後我會再介紹其他台灣常見的結構型商品,如果有想知道什麼商品或是對先前寫的有任何問題都歡迎留言討論!